文山市追栗街:“四举措”促进农民增收
2023-09-08 14:26:52 来源: 文山市追栗街镇宣传办


(资料图片)

原标题:文山市追栗街:聚焦“传统+文旅+特色”产业 “四举措”促进农民增收

今年以来,文山市追栗街镇多措并举,聚焦“传统+文旅+特色”产业巩固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,增加全产业链增值收益,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,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,全力保障全镇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。

加快发展传统种养业,提升产出效益。坚持稳量、提质、增效,推动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和农产品深加工水平“双提高”。建设温室大棚,发展水肥一体化、喷滴灌等设施设备,大力推广中小型高效适用机械装备,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,提高农民种养水平,持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、提高粮食单产,确保全镇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.21万亩左右、年产量0.79万吨以上。加快发展中药材、生姜、辣椒、百香果、肉牛食品等重点产业精深加工、综合利用加工,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改善初加工设施装备条件,就地就近生产标准化、高品质的初加工农产品,推选松树坪农产品晾晒场刘献凯为致富带头人,支持恒泰屠宰场“中央厨房”项目,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,实现加工在乡镇、基地在村、增收在户。

推动农文旅融合协调发展,拓展收入空间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绿美乡村建设,围绕农村田园景观、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少数民族文化、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等元素,用好花卉、水果、林木、油菜、水稻等景观性优势特色产业资源,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“赏、食、享”融合的多产品开发,拓展功能、丰富业态、创新场景,促进当地农民群众在游客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消费活动中获得更多收益。如今年农历6月彝族火把节就吸引游客万余人次现场打卡,带火消费经济。现打造的丫呼寨文山市民主政府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(年接待参观人数近2万人次)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兴寨三眼土洞箫传习馆、“线上线下”定制的沙子坡13亩休闲娱乐食用菊花地等已初见成效。

挖掘乡土民族特色产业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采取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村集体+农户”等模式,健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长效投入机制,引导、鼓励、支持村集体探索利用民族火把节、民族特色餐饮、本地土鸡等特色,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乡村工匠等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生产,推动乡村特色手工业如土洞箫等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,提升附加值。因村施策带动整村增收,利用集体土地等资源,建设农业生产、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项目,通过甘蔗种植、塘子边场地出租、追栗街商铺出租、投资晟达驾校等多样方式增加收入。在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的基础上,争取2023年度全镇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0万元以上。

紧盯全产业链增值收益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,发展壮大农业市场主体。加快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、一般农业企业为主体、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,推动产业发展、促进农民增收。优化农业营商环境,稳定“三农”政策预期,聚焦全产业链发展,加快培育引进企业。支持中小微农业企业加快发展,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,2023年全镇农业企业2户,农民专业合作社6户。健全完善“双绑”利益联结机制,增加全产业链增值收益。选择优质水稻、优质玉米、百香果、辣椒、肉牛等特色产业和“旱改水”等项目,通过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增值收益、农户(村集体)直接入股分红、设立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参与的乡村振兴基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、鼓励企业吸纳农户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等方式,实现农民增收、企业发展、地方受益。(孙如健)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zN_0826